携100套“轻量级”太阳能灶,上海3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在家长陪同下,今天抵达非洲津巴布韦的哈拉雷,即将开展捐献活动。
李飞翰、胡俊唯、杨秉闻是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的同学。11年级的李飞翰中国银河证券,父亲曾在津巴布韦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回国时与家人提到,因地下水污染,津巴布韦时常暴发霍乱疫情。李飞翰查阅资料后发现,杀死霍乱病毒不难,只要将水煮沸2-3分钟。可当地人主要靠烧柴来煮水、烹饪,而木柴价格昂贵,煮沸水并不容易。能否在当地推广太阳能灶呢?既可以预防霍乱,又不至于增加当地人的生活负担。李飞翰这一巧思获得了另外两名同学的支持。
可是中国产的太阳能灶,目前很多又重又大,需要专用模具,产量还要够大才能摊薄成本,到津巴布韦的运费也相当可观。因此,三名同学便想自己设计小一点、轻一点的太阳能灶,最好让当地人能手工制作。
李飞翰在家制作太阳能灶的灶面。采访对象供图
经过反复试验,同学们最初决定用木材或铝材等轻质材料作为支撑框架,以塑料为镜面材料。这一来,体积变小,功能却不变,可以烧水,还可煎蛋、炒菜、烧烤……一开始同学们设想由当地木匠自行装配,可经过沟通发现,津巴布韦制造业薄弱,生产精度不足且成本较高,于是最终确定的版本是,灶具使用标准件,由国内供应商批量供货降低成本。
三名男生联系了中国的厂家,生产100套升级版太阳能灶,运往津巴布韦。今年8月,这100台太阳能灶就可陆续投入使用。这一善举得到了上海市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沪促会”)的指导,以及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与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的支持。李飞翰设想,这100套灶具,可以捐给东马绍纳兰省穆托克镇的学校、医院和村民,以及哈拉雷的残疾人学校。
中国少年的热情催生了“让世界更美好”的心愿,而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助力少年实现心愿,为津巴布韦百姓带去提升生活品质的希望。
新民晚报记者 张家愉
题图由AI生成中国银河证券
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