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公牛配资端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倒计时!
整理:医学界报道组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死因,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更是因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心血管领域的“核心战场”。
8月29日-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将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领域盛会,ESC一直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更新临床指南的风向标。
随着大会临近,官方发布了大量电子壁报,其中关于ACS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引导的精准介入到心源性休克的时段管理差异,再到抗炎治疗的争议,这些研究为ACS的精准化管理提供了全新视角。
OCT精准识别:ACS病因决定PCI术后风险
OCT能够诊断ACS的根本原因,如斑块破裂(PR)、斑块糜烂(PE)和结节(CN)。然而,这些不同病因对长期临床结果的影响一直不明确。
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TACTICS登记处中,纳入了617名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接受OCT引导急诊PCI的ACS患者。
结果显示,平均随访736天,多因素分析证实,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在CN患者中发生率最高公牛配资端,尤其是在术后3个月内最为显著,而PR患者仅在早期出现MACE风险增加。
该研究提示我们,ACS的根本原因在对MACE的未来风险进行分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程度上还是持续时间上。
图1 不同病因的MACE结局
非工作时间就诊,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
尽管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策略取得了进展,但心源性休克仍然是AC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预后是否受就诊时间影响尚不明确。
这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425例接受(PCI)的ACS患者,按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分组评估了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认,非工作时间就诊与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0天心血管死亡率的风险显著相关(调整后HR 1.65),而在无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则无此差异。
研究提示,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有针对性的处理来改善高危患者的预后和非工作时间医疗护理。
图2 短期心血管死亡风险差异
秋水仙碱治疗ACS:争议持续
尽管很多指南都建议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但其在ACS治疗中的价值仍存在争议。
这项荟萃分析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共13,240名患者,评估了秋水仙碱对ACS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结果显示:秋水仙碱未能显著降低ACS患者的全因死亡率(RR 0.95)或心血管死亡率(RR 1.03)。同时,秋水仙碱对MACE、心梗、血运重建或卒中也没有显示出任何显著益处,且胃肠道不良事件风险同样未显著增加。
研究提示,秋水仙碱对ACS患者没有显著心血管益处,可能需要探索其他抗炎方法。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